論雕塑與環境的關系
?? ?雕塑藝術因其獨特的藝術形式,三維立體的空間結構,及其在思想情感和人文氣息方面特殊的表達方式,使得它在裝點家居,美化人們的生活環境等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雕塑與環境的結合是雕塑設計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城市雕塑、景觀雕塑等一系列放置于室外的雕塑藝術品,與環境的結合則顯得尤為重要。每一種藝術形式都擁有其獨特的藝術規律,雕塑也不例外,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雕塑作品必須與周圍環境求得相應的和諧。雕塑被稱為“立體的詩歌”,它與環境的關系是極為密切的,放置雕塑的場地周圍有相應的景觀、建筑,同時還有特殊的歷史文化風俗及特定的自然條件,這一切都構成了環境因素,因此,決定雕塑放置的場地、位置,雕塑的尺度、體量、色彩、形態、材質時,都必須從整體出發,研究各方面的背景關系,通過和諧、恰當的藝術處理,表達特定的空間氣氛和意境,形成鮮明的第一視覺印象。
雕塑與環境關系的重要性
??? 雕塑作為整體環境有機構成的重要因素,與環境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無論你身居鬧市或是漫步幽林,當欣賞到一件設計合理,與周圍環境和諧融洽的雕塑藝術品時都會給你的身心帶來無比的愉悅和享受。
??? 1.注重雕塑與環境的關系,是雕塑創作中應遵循的重要藝術規律。雕塑被稱為公共藝術,因為它具有開放性,有公眾自由參與等特點。理論上講,作為公共藝術之一的雕塑在設計上應該與環境相和諧,這一點是古今中外的設計師們所遵循的原理。雕塑作為公共空間藝術必須尋求與環境的和諧統一,同時公共空間又為雕塑作品提供了很好的依附載體,兩者是相互融會貫通,互為映襯的。
??? 2.忽視了雕塑與環境的關系,必然會導致雕塑設計的失敗。雕塑與環境的關系如此之重要,使得雕塑家們在進行雕塑設計時必須結合環境進行整體思考,然而當今有不少所謂雕塑家無視美學與藝術規律,想當然的把自己對雕塑的理解生硬地強加給環境,更有甚者則完全不考慮環境因素進行雕塑設計,這樣的做法只會導致垃圾雕塑越來越多,非但不能起到良好的美化環境效果,更是對人們視覺的強行污染,造成的負面影響是可想而知的。雕塑是藝術品,它雖然具有商品的屬性,但決不能把它作為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商品一樣去對待,每一件雕塑作品都擁有其相對的獨立性和藝術性,或者說,每一件雕塑作品,它的擺放環境是有一定范圍的,而我國某些城市卻像生產茶杯那樣,按照一個統一樣式無限復制所謂“商業雕塑”,然后再把它們像賣衣服一樣推銷到全國各個城市、各個地區,這實在是我國城市雕塑藝術市場的悲哀。
如何恰當處理雕塑與環境的關系
??? 雕塑可以調整和改變環境,這就是雕塑藝術擁有的魅力和魔力。德國著名哲學家黑格爾在其著作《美學》一書中指出:“藝術家不應該先把雕刻作品完全雕好,然后再考慮把它擺在什么地方,而是在構思時就要聯系到一定的外在世界和它的空間形式和地方部位?!?/span> 這一點集中體現了雕塑設計應當緊密結合環境的設計理念。放置于戶外的雕塑作品因其擺放地點具有相對永久性,因此雕塑與環境的關系處理就顯得尤為重要。
??? 1.雕塑的尺度設計與環境空間應有一定的比例關系。雕塑的尺度、體量設計是體現和表達作品內涵的關鍵,一件雕塑作品到底需要做到多大才能既表現了主題,又不會對周圍空間造成不和諧的視覺沖擊,這確實是在雕塑作品的設計之初應該首先解決的問題。對雕塑尺度的恰當把握,能夠做到既突出了主題,又與周圍環境相互融洽,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方面處理得較為成功的雕塑作品為我們的雕塑創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導意義。
??? 美國著名紀念碑雕塑《國家紀念碑》,又稱《拉什莫爾國家紀念碑》,依據自然山石雕鑿而成,是由美國著名畫家和雕塑家格?!げ└窭漳罚?/span> 1867—1941)在1927年至1941年間創作并初步完成,這座雕塑在設計上就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宏大的雕塑尺度既突出了雕塑主題,又完美地結合了周圍環境。雕塑借助山勢的挺拔增強了自身的崇高和莊嚴感,可以說是充分利用環境因素的成功典范。經過幾輩雕塑家們的探索研究,在雕塑的尺度設計上總結了一些規律,人們在觀賞室外雕塑時,習慣性選擇站在距離雕塑高度(視平線以上)2~3倍的位置,這樣能較好地欣賞到雕塑的整體全貌。若要觀察細部,則會選擇站在距離雕塑高度1~1.5倍的距離觀賞,而理想的整體觀賞視點,視角18度~27度為最佳;觀察細節,即極近視點的觀賞視角則為45度左右為宜,根據這一點,我們就大體上可以推斷出雕塑的設計高度和體量了。
??? 2.雕塑的形式結構設計與周圍環境要相互呼應。雕塑的藝術形式多樣,結構紛繁復雜,其形式結構同樣與環境息息相關。好的雕塑作品應該是在形式設計上與環境有一定的呼應和對照,也就是說,雕塑自身通過形式結構與周圍空間進行交流,依空間而成立,而周圍空間也依靠雕塑來聚焦,雕塑起著凝縮、維系空間的作用,因此,雕塑的形式結構設計更應結合環境來統一考慮。
??? 位于美國得克薩斯州LOS COLINAS的威廉姆斯廣場雕塑設計,就是形式結構充分與環境相結合的成功典范,在威廉姆斯廣場周圍,兩棟大樓呈“L”狀在廣場的一角圍合,設計師在對角線方向設計了一條“L”形狀的水池,像是一條緩緩流過的小河,小河與樓房的整體造型形成了形式上的呼應關聯。在“L”形河流的最寬處,設計師塑造了幾匹駿馬飛奔涉水而過,激起的水花是由安裝在水底馬蹄部位的水泵人工制造的,這是作品設計上的精妙之筆,為整件作品增添了無窮的藝術魅力。這一作品為人們展示了高超的形式構造理念,詮釋了在設計中環境與藝術作品的內部結合技巧。
??? 另外,在雕塑材質上的選擇也應考慮環境因素,不同的環境放置不同材質的雕塑,這一點對于雕塑設計師來說是必須給予充分考慮的。
??? 設計成功的雕塑作品可以通過材料的應用形成與環境溝通和交流,有些雕塑家大膽使用具有高度反射特性的鏡面材質用于雕塑制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例如雕塑家羅伯特·貝倫斯為丹佛市會議中心廣場設計的雕塑作品就選用了反光性極強的鏡面材料反射著周圍環境的樹、云、天空、街景、建筑和行人,造成一種虛幻多變的視覺效果。設計師有意識地利用環境中的因素來豐富雕塑本身,而在雕塑中反射出來的環境景象,又給欣賞者一種迥然不同的新奇感受,看這座雕塑的時候,你就仿佛看到一個由自然和都市融合而成的結晶體。作品實現了雕塑與環境的交流與溝通,是成功運用材料的雕塑佳作。
??? 3.雕塑的內容題材與人文環境要和諧一致。人們在特定環境中放置雕塑藝術品是出于特殊考慮的,擺設雕塑的目的除了美化環境外同時也是為了豐富環境的人文意義,表達人對精神世界的觀察。每一個地區,每一個城市,每一種環境都擁有不同的歷史文化,而雕塑肩負著重要的教化責任,也就是說,當人們在欣賞雕塑時,除了被其優美的形式和所營造的高雅環境所陶醉外,還應該從中了解和領悟到當地所特有的歷史人文訊息,這就要求雕塑的設計內容必須與當地的歷史人文環境相和諧一致。
??? 曾經在北京王府井大街擺放的三組民俗題材的雕塑作品,表現的是一百多年前的老北京人的幾個生活場景定格,作品都以寫實手法塑造,尺寸基本等人大小。作者好似一位紀錄片的導演,利用蒙太奇的電影特技手法,為我們再現了一百多年前老北京人的生活情景,歷史和現實在此刻自然而順暢地融合在一起,給人以無限的遐想。作品構思頗為精妙,題材的選定與環境的人文特點相一致,營陳健山東省聊城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造出了濃郁的文化氛圍,為觀者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
雕塑與環境相互依存,互為主體
??? 雕塑與環境互為主體,也可主客互換,當你感受環境時,雕塑是用以點綴主體環境的客體;當你欣賞雕塑時,環境則是烘托、映襯主體雕塑的客體。
??? 巧妙地利用環境進行雕塑設計的大師當然首推亨利·摩爾,我們從他的相關論述中可以學習到這位大師是多么注重環境對雕塑的影響:“……天空是我對于‘雕塑與自然’方面最喜愛的要素之一,再沒有什么比天空作為公園景觀雕塑的背景更好的了,因為實體的結構和與此相對的空間,使你形成對照,這使雕塑沒有絲毫來自其他實體的競爭和分心,如果我想為一件雕塑找最簡潔明了的背景,我永遠選擇天空……”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出,藝術家對雕塑所陳列的環境有著明確的選擇和嚴格的要求,藝術家設計雕塑時是對整個環境做統一的整體思考,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很難說清是為環境而設計雕塑,還是為雕塑來搭配環境。大師的這些論述向我們展示了他在創作雕塑時所關注的問題,那就是環境與雕塑的和諧。摩爾的雕塑造型簡潔流暢,線條單純而極富韻律和變化,與更為廣闊和平整的天空相配則顯得和諧自然,與其說是摩爾的雕塑為環境增加了亮點,倒不如說是環境為雕塑賦予了更強的藝術魅力,我想,這正是大師對天空情有獨鐘的原因吧。
??? 雕塑要與環境相互和諧互為主體,因此,在雕塑設計中應該不斷地換位思考,不時地變換設計主體,整體安排,統一規劃,這樣才有可能設計出精品雕塑,才能真正做到雕塑與環境的和諧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