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雕塑與城市形象2017-02-20
城市雕塑與城市形象
城市雕塑,顧名思義,即是以城市作為存在背景的雕塑。城市雕塑這一提法,國內外略有不同,有人叫戶外雕塑、景觀雕塑,也有人叫公共雕塑等,但其涵義大致相同,多是相對于傳統的架上雕塑而言的。在我們的生活經驗中,當人們通過各種媒體看到豪邁的《自由女神》雕像的時候,總會自然聯想到美國,聯想到紐約;看到憂郁、安寧的《海的女兒》時,也總自然地跟安徒生、跟哥本哈根聯系在一起。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像《魚尾獅》之于新加坡,《千里馬》之于平壤,《五羊》之于廣州。這些藝術形象能夠深受人們的喜愛,成為一個國家、地區或一個城市的標志性景觀,一方面是因為城市雕塑這種藝術形式有其獨特的表現力,另一方面是因為這些形象完美地呈現了當地的歷史文脈,表達了該地人民的共同心聲和美好期許。 ?城市雕塑作為城市文化言說的一種表達方式,有著較其它藝術形式的獨特之處。從物質形態上來說,城市雕塑是借助于相對容易保存、不易損毀的物質材料加工而成,故能在室外經得起風吹日曬而保持藝術形象不變形。從空間形態上來說,城市雕塑是多維度的空間造型,能夠提供人們不同的欣賞視角,給人以更多的遐想空間。有些雕塑還在空間處理上主動留有讓欣賞者參與互動的余地,能使欣賞者獲得更豐富的審美感受。從材料及加工手段來看,當代雕塑概念的泛化,使世界上一切物質幾乎都成了雕塑的介質。雕塑材料的豐富性和加工制作手段的多樣性實乃其它門類藝術所不能比擬。城市雕塑還可以借助現代的機械科學、激光技術、照明燈光技術并結合水景、音樂等手段,創造出瑰麗多姿的藝術效果,帶給人們全方位的藝術體驗。而結合科學的土木及建筑技術的應用,使城市雕塑大尺度、甚至超大尺度的存在成為可能,更增添了它的藝術表現力。城市雕塑憑此諸多的優越條件,完全可以擔當城市形象的代言人。 ?二十一世紀是城市的世紀,對于中國,更是如此。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城市形態和城市生活的內涵也隨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城市由物質生產和倉儲中心,逐漸轉變為文化藝術交流,教育和娛樂消費的場所。城市系統的規劃也從較為單純的功能及效率目標開始走向城市深層機理的人性化和美學的綜合規劃設計,城市整體空間的性質和形態的設計理念正逐漸指向有利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休閑、審美、娛樂、健康和尊嚴的方向。因此,我們不能僅僅從美化城市、點綴環境的傳統觀點看待城市雕塑。 在經營城市理念的推動下,城游客滿意度等等。對于一個城市整體而言,經濟標準和產業能力無疑是其核心內容,這畢竟是一座城市提供美好生活的基礎和前提。但是,魅力系統對于一個城市來說卻不容小視,它作為無形資產的一部分,其潛在價值正逐漸得到人們的重視。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城市雕塑成為彰顯城市獨特人文精神,參與塑造城市形象,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有效手段。 以廣州的五羊為例,我們看一下城市雕塑與城市的歷史、文化和社會之間的內在關系。我們知道,廣“五仙觀”來紀念這五位造福廣州的仙人?!段逖颉返袼芫褪歉鶕@個美麗的傳說來創作的,并受到了廣大市民的喜愛,隨著時間的流逝,《五羊》漸漸成為廣州市的市標。因此,與其說五羊的俊美形象贏得了市民的認可,倒不如說神話傳說更增加了五羊之俊美。深圳的象征性極強的《拓荒?!吠瑯幽軌蛘f明城市雕塑與城市歷史和城市精神之間內在的邏輯關系。這些雕塑之所以成為城市形象的代言人,并不僅僅是因為它們的形象是生動的是美的,更是因為在美的形象中包含了這個城市特有的歷史和文化內涵。 城市是歷史發展的產物,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發展歷史,在特定的時空條件下形成了不同的城市形態和獨特的人文風貌。城市的環境不僅是物與物的空間組合,而且更為重要的也是物與人的關系。人改變著環境,環境也同時在塑造著人。我們了解認識一個事物總是首先從形象開始的。挖掘傳統的人文資源,梳理城市歷史文脈,以城市雕塑藝術的名義打造城市品牌,使城市文化內涵及城市精神視覺化、藝術化,是城市雕塑致力于城市形象的包裝與推廣的主要手段之一 。
|
|